政策 | 農業農村部:適當提高智能農機補貼標準
近日,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形勢分析會在京召開,邀請來自農機化管理、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制造企業、鑒定推廣等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6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交流2020年農機化發展形勢,分析探討“十四五”發展趨勢、面臨問題和意見建議。
會議指出,要認真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謀劃“十四五”農機化發展,深刻認識新階段農機化發展的新目標新任務,深入思考新發展格局下農機化工作的新格局,深入研究在推動農機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中如何更好踐行新發展理念,充分認識機械化在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應當看到,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工程,不論是農藝農作措施的創新推廣、新品種的創制推廣,還是農田建設,只要不宜機都無法轉化成為生產力。同時應當看到,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產業安全的重要保障,如果人力畜力退出而機械化不能及時跟進,就會危及農業產業;即使機械化已經實現對人力畜力的完全替代,如果在某種情況下,機械化不能發揮作用,那么農業產業也是不安全的。
面向“十四五”,立足于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著眼于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圖片
一是更快補齊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和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短板。在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方面。繼續聚焦糧棉油糖等主要農作物,鞏固提升小麥、水稻、玉米全程機械化水平,破解水稻種植機械化率不高的難題,著力提升馬鈴薯、棉花等農作物收獲機械化水平,推進高效植保、產地烘干、秸稈處理等環節與耕種收環節機械化集成配套。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積極開展糧食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和全程機械化集成,加快建立大宗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體系。在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方面。要充分認識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至關重要性,保證丘陵山區農機化不掉隊是“十四五”時期的重要工作。既要大力推進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又需要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加快推進裝備研發制造。同時,在市場機制不能有效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更要發揮“有為政府”作用,強化對丘陵山區所需通用動力機械裝備研發的支持力度。
圖片
二是更好引導全面機械化發展。圍繞貫徹落實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設施種植機械化發展意見,進一步推動各項舉措落實落地,加快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研究,制定相關發展意見,推動各產業機械化水平提速發展。加強規劃引領和政策支持,繼續通過農機新產品支持開展溫室大棚、成套設施設備補貼;推動構建區域化、規?;?、標準化、信息化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加強農機、種植、畜牧、漁業、種業、農產品初加工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制定相互適應的農藝標準、種養工藝、機械化作業規范。
三是更大力度推進農機化科技創新和研發制造。聚焦基礎材料、基礎工藝、關鍵部件等卡點,積極推進農機化技術裝備科技創新。通過制定發布發展規劃、技術裝備需求目錄、主推技術等形式,強化需求引領和政策支持,引導企業和科研單位開展技術創新,加快攻克制約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難題。組織遴選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加快研發適合國情、農民需要、先進適用的農機,注重發展適應小農生產、丘陵山區作業以及適應特色作物生產、特產養殖需要的高效專用農機。暢通產業急需、農民急用的農機裝備新產品的試驗鑒定渠道,支持新成果新裝備新技術加快轉化應用。
四是更好設計農機化發展扶持政策。充分用好現有扶持措施,不斷謀劃支持投入政策。組織實施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實施的導向作用,重點支持薄弱環節、綠色高效機械裝備以及智能農機與信息化裝備等推廣應用;實行“優機優補”,適當提高先進、高端、智能農機產品和丘陵山區急需產品的補貼標準;統籌運用購置補貼、貸款貼息、融資租賃承租補助、作業補貼等方式。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加快形成較為完善的保護性耕作政策支持體系、技術裝備體系和推廣應用體系。繼續實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政策,推進耕地質量保護。深入推進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實施,引領農機裝備綠色發展。支持農機合作社廣泛承接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任務。探索開展農機綜合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增強農機戶抵御風險能力。
五是更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水平。圍繞實現農業機械化行業管理數字化、農機作業監測數字化、農機作業服務供需對接數字化,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數字化”發展。加強農機試驗鑒定能力建設,擴展鑒定采信渠道,優化鑒定工作流程,積極推進農機專項鑒定。擴大農機產品質量認證范圍,結合發展需求開展農機產品質量調查,保證農機使用者合法權益。積極組織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提高農機安全監管能力,確保農機安全生產。
六是更加注重農機化抗災救災能力建設。各地要針對臺風、洪澇、干旱、冰雹等極端天氣,加強風險研判,制定應急預案;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合理規劃機具空間布局,增加平時、災時通用作業機具儲備,提高機具指揮調度能力;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等生產性服務組織配備一定數量的履帶式拖拉機、排灌機械、烘干機塔等。增強農機維修能力,加強標準制定,督促農機裝備合規改造。強化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核發行政許可取消后的事中事后監管,壓實農機產銷企業、培訓單位和維修網點等市場主體責任,促進政府與市場良性互動。